搜索

资讯 “双雄”角逐新战场:蒙牛,伊利进军东南亚

2018-12-21 发布 EBH母婴时代

2018年底,行业内众多重磅消息传来,蒙牛宣布坐落于印度尼西亚西爪哇省芝卡郎(Cikarang)的蒙牛YoyiC工厂于11月29日正式开业,同日,伊利发布公告称收购泰国本土领先冰激淩企业CHOMTHANA公司,双方当天在曼谷举行了战略合作签约仪式。

为何国内乳业两大巨头纷纷进军东南亚市场?这背后透露出中国乳业什么样的发展趋势呢?

出手,东南亚

据伊利发布的公告显示,其全资子公司金港控股以8056万美元的初始对价收购泰国冰淇淋和冷冻食品分销商CHOMTHANA 96.46%的股权,成为收购标的新控股股东,交割时间不晚于2019年6月30日。

伊利方面称,CHOMTHANA是泰国本土最大的冰淇淋企业,具备一定生产规模,拥有相对完善的产业链布局,自有冷链物流体系基本覆盖泰国全境,有利于帮助伊利进入泰国市场。

此外,泰国是东南亚仅次于印度尼西亚的第二大冰淇淋市场,CHOMTHANA除泰国本土业务之外,还同时向周边13个国家出口冰淇淋,伊利还可以借助该公司在泰国的地理优势,对周边国家市场形成辐射。

资料显示,泰国CHOMTHANA公司成立于1978年,主营冰淇淋生产和冷藏冷冻食品运输业务。截至2018 年6月30日,CHOMTHANA公司资产总额3459万美元,资产净额2197万美元,营业收入1824万美元,净利润90万美元,扣非后净利为94万美元(未经审计)。该公司2017年营收3438万美元,净利润323万美元,资产净额为2039 万美元。

同日,蒙牛宣布其在印度尼西亚的蒙牛YoyiC工厂正式开业,与伊利收购不同的是,该工厂是蒙牛投资建设的,这也是中国乳品企业在东南亚建设的第一家工厂。

对蒙牛来说,这是继新西兰雅士利工厂后建成的第二家海外工厂,也是中国企业在东南亚布局的首个乳制品生产基地,将实现本地生产、本地销售。

蒙牛集团CEO卢敏放表示,印尼是东南亚经济总量和人口第一大国,拥有庞大的消费市场和极强的区域辐射力,也是最早参与“一带一路”共建的国家之一。

印尼工厂的建成,必将提升蒙牛在整个东南亚市场竞争力,有力推动集团国际化战略的快速实施。

据介绍,蒙牛印尼工厂占地面积1.5万平米,总投资额5000万美元,设计日产能260吨、年产值1.6亿美元。工厂生产的YoyiC乳酸菌饮料和酸奶依托了蒙牛国际领先的生产技术与质量体系,采用来自大洋洲和印尼本地的优质奶源,添加了蒙牛与丹麦权威研究机构联合研发的益生菌种,定位中高端消费人群。

12月,YoyiC系列产品将在印尼各主要城市的12000余家商铺全面上市。而蒙牛目前已在东南亚近10个国家及地区实现产品销售。

为何,是东南亚?

11月初,蒙牛集团新业务群副总裁罗彦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透露,印尼当地市场酸奶渗透率低,乳酸菌市场容量大但品牌单一,蒙牛在产品研发方面的实力可以更快的推动产品的本土化。“当地消费者对于健康食品、营养饮食的需求越来越大,对于乳制品的口味和营养要求也在发生变化,除了提供适合印尼消费需求的产品,我们同时也在做市场培育,包括健康的饮食习惯,例如乳制饮品无糖、少糖等,逐渐培养消费人群。”

“印尼消费者可以说是全世界最有信心的消费族群。”罗彦告诉第一财经记者,“人口基数大,消费欲望强,年轻人习惯网上消费,是印尼市场的主要特征。”

据国际媒体分析,在当地渠道原本做得较好的有日本养乐多Yakult和印尼品牌Kin Dairy 及 Cimory,这些都是便利超商常见的乳酸饮品。蒙牛的入资对他们是有压力的,首先是价格,中国乳业以大型资本与资金,会以价格撼动市场。

针对此,蒙牛集团总裁卢敏放表示,印尼的乳酸饮料市场尚未完全被开发,仅占了17%,在其他开发中国家都已经达到了80%,健康饮品是未来的趋势,且目前在印尼并没有主导性品牌,是个开放竞争的市场。

而伊利在收购泰国CHOMTHANA之前,就已经在东南亚市场有布局,而布局首战选择的就是印尼,其2015年起就到当地考察并注册了绿色亚洲食品印尼有限公司,进行深入的市场调研,充分了解当地的政策法规、市场渠道、饮食习惯以及地域文化,并逐步建立了本地化的团队。

今年10月,伊利在印尼雅加达举办了Joyday冰淇淋的全球首发发布会。截止目前,Joyday冰淇淋已经进入印尼雅加达、棉兰、泗水、万隆四大主要城市。

伊利对外透露,今年年底将覆盖印尼20多个城市,并逐步拓展到东南亚其他国家,更多新产品也将陆续推出。

《EBH母婴时代》认为,对国内大型乳制品企业来说,全球化、国际化的发展是企业成长到一定规模之后的必然选择与趋势,对伊利、蒙牛来说,两家企业在中国国内乳制品行业的地位已然无法撼动,但在国际上,其排名并不靠前。

据荷兰合作银行(RABO BANK NEDERL-ANDS)公布的2018年“全球乳业20强企业排行榜”显示,伊利、蒙牛均进入全球乳业十强,但排在前面的还有雀巢、达能、兰特黎斯、恒天然等国际巨头。

伊利的“五强千亿”目标、蒙牛的“双千亿”目标如果仅仅依靠目前的布局,要实现起来可能会比较缓慢。

此前,两家企业已经分别在海外建设了大洋洲乳业基地、蒙牛雅士利新西兰工厂等,而蒙牛集团的海外业务一直保持30%左右的高速增长,因此,布局更广阔的市场能为企业带来更多盈利增长点。

除了印尼地区外,蒙牛乳业还对外表示,在经营好东南亚市场的基础上,蒙牛未来将分步骤向非洲、拉丁美洲和欧美市场进军。卢敏放更是直接表示,国际化是蒙牛的核心战略。

投资,有担心

其实,能走出国门去投资海外企业,对我们来说何尝不是一种认可呢,但有乳业专家对此持怀疑态度。因为此前,伊利、蒙牛在新西兰的布局,最终产品又回归到了国内。

乳业专家王丁棉就担心,投资最终会伤害中国奶业的发展。

他表示,业内对此并非一边倒持积极态度的,有声音认为,若在境外投资奶业及其乳制品,如产品立足于所在国市场一线周边国际市场销售这未尝不可,弥补国内市场不足的营业额。

另一种声音是,若把境外的牛奶或乳制品返销回中国国内市场销售,反而会对国产奶造成市场压力乃至威胁。

第三种声音是,到国外去投资办厂和产品加工,就业及税收受益者都归属所在国,而对中国自己并无多大受益。

第四种声音认为,连自己国家的奶业都还未发展好,拿出本钱去帮助他人发展,如若再将产品输入中国市场,此乃为奶跑主义,会让消费者对国产奶的信心或信任度极为不利。

但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对此持不同的观点。事实上,商业资本逻辑本是如此,寻找最低的成本和供应商,借势壮大自己。

他认为,双雄出国意义重大,考验的是本身供应链能力,另外不只具有经济效益,也有其政治意义。两个品牌皆为世界十大强,走出去代表的是中国名片,应抱持乐观态度。

打破地域、行业限制,构建“全球乳业共生经济圈”,优化全球乳业资源配置效率,如同联合利华、可口可乐、康师傅等多个食品跨国企业,走向国际市场是中国乳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需要知道的是,欧盟已有多个国家企业在国际市场上推出液态奶,主打高端客群,伊利蒙牛在东南亚的布局,是否蹲低跃高,还要等市场给出答案。

评论
相关展会
2021厦门国际自有品牌展
2021-06-02 厦门-厦门国际会展中心
推荐图文
最近来访
联系我们
郑佳林
13186974300
zjl@hotofood.com
展会媒体合作/展位预定
张丽娜
17706531059
zln@hotofood.com
展会媒体合作/活动合作
沙汉林
18918114485
shl@hotofood.com
网络营销/电商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