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资讯 蒙牛凶猛不再,曾经的乳业之王是怎么被伊利狠狠甩在身后的?

2019-04-02 发布 奶业新闻
     随着蒙牛乳业2018年成绩单的出炉,国内三大乳业巨头之间的差距也在年报中一览无余。
2018年,“乳业老大哥”伊利股份营收为789.76亿元,依旧稳居第一,蒙牛营收比伊利少100亿元,而光明乳业在这一指标上与前两者的距离进一步被拉大,仅209.86亿元,出现营收与净利双双下滑,分化进一步加剧。
距离“千亿目标”的达成时间越来越近,伊利与蒙牛两者之间呈现出你追我赶的态势。其中,伊利正通过一系列动作布局大健康领域,并不断对外并购扩张;蒙牛则通过不断并购完善奶源布局,继续深耕乳业板块。
“未来会更努力把品牌和IP打造好,以前我们买的都是二线的品牌,我们现在以及接下来的投资都是一线的。另外要攻克渠道难关,这是我们接下来三年最大的难关,必须要把它突破。”蒙牛总裁卢敏放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
“伊利与蒙牛旗鼓相当,光明与前两者的差距越拉越大,随着伊利、蒙牛相继布局低温市场,光明的低温优势或将难以保持。”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近年伊利蒙牛不断通过并购来提升规划,光明在并购及整体布局方面落后于前两者,未来市场格局依旧是伊利与蒙牛的双雄之争。
业绩差距明显
4月1日,伊利以29.77元/股收盘,其总市值高达1809亿元,为当之无愧的亚洲第一乳企。蒙牛的市值为1146.93亿港元,折合人民币之后有980亿元,与伊利相差829亿元。而作为昔日乳业老大,如今的光明乳业却只能望尘莫及,其总市值仅剩下125.88亿元。
三者之间的差距进一步反映在业绩上。在营收方面,伊利2018年实现营业收入789.76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6.92%;蒙牛2018年实现收入为689.77亿元,与伊利相差100亿元;光明2018年营业收入为209.86亿元,同比下降4.71%。
在净利润方面,蒙牛2018年为30.43亿元,不及伊利64.39亿元的一半,光明仅为3.42亿元,不及伊利的零头。净利增速方面,蒙牛的增长速度较快,2018年同比增长48.60%,伊利较上年同期增长7%;光明同比下降44.87%。三家乳业巨头中,唯有光明业绩出现“双降”。
乳业专家宋亮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蒙牛和伊利之间的差距主要体现在奶粉业务和酸奶业务,如果蒙牛这两项业务能赶上伊利的话,就会基本打平。光明处在一个战略转型调整阶段,业绩出现小幅下滑。综合来看,光明与前两者的差距很大,其优势主要在于低温巴氏奶板块。
进军大健康
在业绩差距明显的背后,是伊利、蒙牛和光明三家企业在战略与渠道等方面的比拼。
根据战略目标来看,伊利和蒙牛两大巨头都制定了千亿元目标,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蒙牛仍落后于伊利。这也意味着,蒙牛想要实现千亿元目标,在未来2年的复合增长速度均需要超过20%,这对于蒙牛而言,仍是一个较大的挑战。
在3月28日举行的业绩发布会上,卢敏放对时代周报等媒体表示,这个目标是确定的,而实现的方法有很多种,蒙牛目前的增长与20%这一数字还是有差距,公司不会放过一些好的并购机会,但不会为了凑数字而去做收购,一定要符合蒙牛的战略目标。
对于蒙牛今年如何进行突破性的布局,卢敏放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蒙牛到了这样一个增长的速度,整体的布局基本上已经完成了,下一步的工作实际上就是要让每一个业务部门去落实。
宋亮对时代周报记者分析,从战略方面来看,蒙牛在尽可能地通过差异化发展,来减少与伊利之间的同质化竞争。
值得关注的是,伊利正通过一系列动作向多元化健康食品集团迈进,相继布局植物蛋白市场、果昔、功能性饮料、矿泉水等大健康领域。
宋亮认为,从长期发展来看,蒙牛和光明下一步也将会涉足大健康产业,只是时间的先后顺序问题,不过目前还没有明确的定位和目标。
并购步伐各不同
在并购方面,伊利、蒙牛和光明自2018年以来可谓动作频频,也各有侧重。
伊利并购主要在于拓展海外市场。2018年11月29日,伊利全资子公司金港控股以8056万美元的初始对价收购泰国冰淇淋和冷冻食品分销商CHOMTHANA 96.46%的股权。
2019年3月18日晚,伊利宣布其全资子公司金港控股以股权总对价不超过2.46亿新西兰元(约合11.34亿元人民币)的价格,收购新西兰第二大乳业合作社Westland Co-operative Dairy Company Limited 100%股权。
蒙牛在并购方面也不逞多让,海内外皆有布局。2018年,蒙牛相继战略投资了原奶生产商现代牧业、有机奶供应商圣牧高科和国际全产业链乳业公司富源牧业。
“我们当时入股现代牧业的时候,当时市场上有很多质疑,到我们布局圣牧高科的时候,大家觉得我们做对了。”卢敏放表示,现在回过头去看,就是因为有那么好的奶源布局,支撑了蒙牛高端业务的增长,花了几十亿元还是值得的,海外布局也有效帮助蒙牛平衡价格和有效管理成本,支撑蒙牛未来的高质量发展。
重压之下的光明乳业,其并购布局更多是对内整合乳品相关资产。自2018年6月起,光明乳业已先后收购光明集团旗下4项乳业资产。
宋亮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随着三大乳企向多元化健康食品企业发展,除了并购传统乳品企业以外,未来可能还会对其他领域的企业进行并购。主要会选择在优势品牌、供应链体系和技术板块三大方面进行并购,从而开拓国际市场,完善供应链体系和提高研发技术水平和产品协同的竞争力。
在中国乳制品企业当中有一个众所周知的双子星,这就是蒙牛和伊利,这两个同根同源的企业可以说是相爱相杀至今,只是曾经不分伯仲的蒙牛和伊利今天的差距正在逐步变大,当蒙牛不再凶猛的时候,曾经的乳业之王蒙牛是怎么被伊利狠狠甩到身后的?
2019年3月28日,蒙牛公布了自己的财报,财报显示,2018年蒙牛乳业实现收入689.77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增长14.66%;毛利257.84亿元,同比增长21.72%;EBITDA达53.74亿元,同比上升29.6%;公司拥有人应占纯利30.43亿元,同比增长48.60%。
由于产品结构显着优化及原奶价格相对平稳,集团年内毛利上升至257.84亿元,毛利率较去年上升2.2个百分点至37.4%(2017年:35.2%)。经营费用方面,为加强销售营运和提升品牌竞争力,集团年内采取积极的渠道发展及加强品牌宣传推广策略,2018年度经营费用同比上升22.30%至226.848亿元,占集团收入比例上升至32.9%(2017年:30.8%)。
如果单纯从财报数据来看,蒙牛的经营业绩可谓是一片向好,营收、利润都有可圈可点之处。但是,如果我们把这份财报对比着看,似乎就有些问题了。对蒙牛的参照系无疑就是和蒙牛相爱相杀多年的伊利集团。伊利股份2018年财报数据显示,该公司实现年度营业总收入795.53亿元,较上年增长16.89%至115亿元,如此百亿级增长也创下伊利股份历年来最大营收增幅。同期,伊利股份实现净利润64.52亿元。
这个问题似乎就来了,营收层面,蒙牛2018年的营收额为689.77亿,比伊利的796亿少了106.23亿。利润方面,2018年,蒙牛股东应占溢利30.43亿元,净值上比伊利差了33.97亿元,还不到伊利的一半。现金流方面,蒙牛在过去一年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72.98亿元,比伊利少了37.52亿元,只有伊利的66%。
这让人不禁疑问,曾经不分伯仲甚至超越伊利的蒙牛最近几年到底是怎么了?蒙牛为什么会被伊利狠狠地甩在身后?
根据启信宝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到,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3年,而内蒙古蒙牛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9年,这两家都位于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的企业撑起了中国乳制品产业的半壁江山,可以说是中国乳制品产业绝对的领军企业。
而从历史上来说,这两家公司不仅是同城德比那么简单,更是同根同源一脉相承,根据市场上公开的传说,1999年,从伊利离职、此前担任伊利副总裁的牛根生在41岁大叔年龄时再度创业,成立蒙牛,很快在中国乳业上演了一个商业传奇,上演了一个新生企业火箭速度增长的神话,用了短短8年时间,就超越了有着超过30年以上历史的老大伊利,成为中国乳业冠军。而到了2007年,蒙牛成功实现了超越,这一年蒙牛213.18亿元,伊利193.60亿元,蒙牛也成为国内第一个营收过200亿的乳业公司。一个只有8年历史的黑马成功实现了逆袭,成为了中国乳业的新王者,此后连续4年蝉联中国乳业冠军。
然而,江湖上传说还在流传,但是市场却早就城头变幻大王旗,伊利再度东山再起成为了中国乳业的龙头老大,而蒙牛不仅在2012年被伊利所超越,并且两者差距日益扩大,到了今天曾经高手寂寞的蒙牛已经被伊利甩在了身后。这些年蒙牛到底做错了什么?
1999年,牛根生离开伊利创办蒙牛,当时的牛根生虽然已经到了不惑之年,但是这股创业的狠劲却依旧不减,正如同横扫欧亚的成吉思汗军团一样,在蒙牛的身上有着蒙古人独有的狠劲,凶猛凌厉的蒙牛一出现在市场上就凭借自己快速、凌厉、彪悍的战斗力迅速在各个市场之上和老东家伊利展开竞争,由于牛根生深谙伊利的业务逻辑和营销套路,在蒙牛的创业过程中国,蒙牛比伊利更狠、更牛、更快,很快就实现了逆袭。
但是,2011年,蒙牛的创始团队以及灵魂创始人牛根生逐渐隐退蒙牛,之后的蒙牛似乎就像失去了灵魂一样,有些走位游移,根基不稳了。
首先,多元化市场的单一蒙牛。2005年,在牛根生的带领之下,一个蒙古语当中意为“金牌牛奶”的品牌特仑苏诞生,开创了中国第一个高端牛奶品牌,特仑苏的出现恰逢中国人经济条件逐步好转的消费升级,曾经一度特仑苏成为了比黄金搭档、脑白金更加受欢迎的送礼佳品,如果去别人家做客不带两箱特仑苏似乎都会让人觉得失礼。但是,伊利也很快反应过来,面对着特仑苏的来势汹汹,伊利果断推出了“金典”、“安慕希”、“畅意100%”、“畅轻”等高端产品。这些产品不仅让伊利抵消了来自于蒙牛的压力,更因为产品更加多元化,让只拥有“特仑苏”、“纯甄”的蒙牛有些缓不过劲来。其实,乳业市场的历史早就告诉过我们,在之前我们分析光明的时候就曾经专门说过,只有莫斯利安一张牌的光明在市场上可以说难以做到一招鲜吃遍天,最终败下阵来,其实蒙牛的问题同样如此,产品较为单一让企业的竞争力远不如伊利那么后劲磅礴。
其次,渠道高下的内功比拼。对于一家消费企业来说,渠道可以说是消费品企业赖以为生的根本,但是,伊利和蒙牛在市场发展之初就在渠道上面有自己的不同选择。由于伊利发展的更早,从而更加喜欢建设自己的渠道,所以自建了大量的渠道。蒙牛由于是后起之秀,在渠道方面采用了拓展速度更快的加盟渠道,这让蒙牛在短期内弥补了自己的渠道劣势,但是也给自己埋下了祸根。这就要从2008年开始说起,2008年的三聚氰胺事件让中国所有乳制品企业都深受重创,为了应对风险,蒙牛选择了和渠道商五五分成共担风险,伊利选择了自己一力承担,当时来看蒙牛无疑更加明智,但蒙牛与渠道商的隔阂却因此而起,到了后面的冷链物流时代,这种隔阂成为了蒙牛和伊利的分水岭。
第三,奶粉的短板真成了短板。对于蒙牛来说,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蒙牛在液态奶和冷饮领域与伊利是分庭抗礼,大家实力是势均力敌,但是在奶粉领域上,伊利无疑更有优势,2013年,蒙牛收购雅士利,希望借此来弥补奶粉领域的不足,但是并不是所有收购都是成功的,在奶粉市场上也是如此,受到雅士利的拖累,蒙牛在2016年不仅没能发展壮大,反而出现了2008年之后的首次亏损。之后,虽然成功扭亏,但是奶粉的短板一直成为了蒙牛的阿克琉斯之踵。
第四,营销领域的迷茫之过。曾几何时,在牛根生的带领下,蒙牛可以说是中国最牛的消费品营销巨头,03年与中国航天取得合作,借助神舟五号载人飞船上天事件,"蒙牛——航天专用奶"的口号响彻大江南北。05年赞助超级女声更是让酸酸乳品牌取得了巨大成功。营销的成功带动了蒙牛销量的一骑绝尘,但是2011年牛根生离开之后,蒙牛似乎失去了自己营销的灵魂,无论是品牌代言还是营销都找不到方向。而我们看到,伊利却在这些年拿下了《爸爸去哪儿》《最强大脑》《我是歌手》《奔跑吧,兄弟》《奇葩说》等等现象级营销,从而在营销层面全面超越蒙牛,不是说蒙牛签的吴亦凡、李易峰不好,而是两者在影响力上还是有较大差距。
最终,这些共同的结果让蒙牛似乎失去了自己的优势,有些踟蹰不前了。当蒙牛不再凶猛的时候,蒙牛到底该向何处去?这个问题真的需要好好考虑了。
评论
推荐图文
最近来访
联系我们
郑佳林
13186974300
zjl@hotofood.com
展会媒体合作/展位预定
张丽娜
17706531059
zln@hotofood.com
展会媒体合作/活动合作
沙汉林
18918114485
shl@hotofood.com
网络营销/电商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