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资讯 世界过敏日敲响警钟!这种过敏竟可成为婴幼儿致命杀手,很多父母都不知道

2019-07-09 发布 21新健康

来源:21新健康(Healthnews21)原创作品

作者:叶碧华、代雅娜

编辑:李欣夷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7月8日是第15个“世界过敏性疾病日(简称世界过敏日)”。对于很多人来说,这是个陌生的节日,但对于家住北京海淀区的妈妈旻苏来说,却特别深刻。

 

自六年前女儿动动出生以来,旻苏一直为女儿的进食问题费尽心力。动动从外表上看与普通小朋友没有任何区别,爱笑爱闹,但有异于常人的是,动动是一个罕见的严重多食品过敏患儿。

 

旻苏每一次给孩子喂食都要经历一番煎熬:除了白菜、牛肉泥、玉米泥、苹果这几种特定食物之外,任何一种食物都会让动动严重过敏,包括母乳。动动出生后不久,就因为母乳过敏而发生迁延性腹泻呕吐。

 

如今,过敏性疾病的防治仍然是医学界的难题,来自欧洲的医学研究显示,食物过敏是致病的“主要元凶”,儿童是过敏性疾病的主要受害者,其中牛奶蛋白过敏对婴幼儿的威胁甚至可致命。6岁的动动就是食品过敏的严重受害者,属于过敏儿群体中最严重的1%。

 

01、食物过敏疾病急剧上升

 

随着现代人生活方式的改变,食物过敏疾病也在增加。

 

“过去20年间,我们见证了过敏性和炎性肠病的急剧上升。以前东西方和南北半球的食物过敏是不一样的,然而近年来,这种差异正在消失。造成过敏的食物主要是牛奶、鸡蛋和花生等。”在关于“早期营养如何塑造肠道菌群及其在免疫耐受和成熟中的意义”演讲中,哈佛医学院儿科胃肠病学与营养主席Alessio Fasano教授这样说道。

 

过去对于食物过敏问题,儿科医生一般认为可能随着孩子长大就不存在了,但是现在,食物过敏发生更多、持续时间更长。中华儿科杂志在2012年的一项多中心大样本研究显示,重庆、珠海、杭州三个城市对0-2岁儿童的食物过敏检出率为5.6%~7.3%,其中牛奶蛋白过敏的检出率为0.83%~3.50%。

 

还有一项研究显示,食物过敏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重庆地区2岁以内的儿童食物过敏患病率从1999年的3.5%,显著上升至2009年的7.7%。主要的食物过敏原为:牛奶、鸡蛋、虾、鱼等。

为什么中国食物过敏会出现如此骤增的趋势?有观点认为,可能是由于西方文化对中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中国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生活方式也在发生改变。“近一个世纪以来,人类社会产生了很多新事物,是人体发育多年都没有碰到过的,例如青霉素,是上个世纪才出现的,还有很多新食品、药品。这些都是人体面临的新挑战,也可能成为过敏原。”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副主任沈振宇教授对21新健康表示。

 

目前尚未有研究表明,食物过敏是由生活方式直接引起,但是确有一些研究证实,过敏与生命早期的一些风险因素相关。

 

首要原因是遗传因素,父母或兄弟姐妹有过敏史,孩子的过敏症发病风险会提高20-40%;其次是环境因素,剖宫产婴幼儿发生过敏的风险最高可增加30%,也有研究证实,母亲或孩子使用抗生素与其牛奶过敏的风险增加相关。

 

而大众普遍关注的环境污染问题同样不能忽视。有研究调查了交通造成的空气污染与6岁儿童湿疹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居住在高污染地区的儿童,6岁时湿疹的患病率明显增高。而母亲在妊娠期、或父母在儿童的幼年期吸烟,可能与孩子哮喘症状相关。

 

02、婴幼儿牛奶蛋白过敏问题日益凸显

 

过敏性疾病的防治是医学界的难题,来自欧洲的医学研究显示,很多过敏反应都是由食物过敏引起的。根据世界过敏组织(简称WAO)的统计数据,全球范围内约有2.4~5.5亿人深受食物过敏的困扰。其中,儿童的食物过敏发病率(5~8%)不仅明显高于成人(1~2%),而且牛奶、鸡蛋、花生、大豆、小麦这些日常食物引发的过敏,对婴幼儿造成的危害极有可能是致命的。

 

在中国,婴幼儿是受牛奶蛋白过敏威胁的最大群体。由于其呼吸、消化和免疫系统尚未发育成熟,婴幼儿最常接触和食用的牛奶引发的牛奶蛋白过敏,会直接影响其生长发育及家庭生活质量。

 

目前,中国2岁以下的婴幼儿牛奶蛋白过敏发生率约为0.83-3.5%,并有逐年上升的趋势。牛奶蛋白过敏如不经有效医治,或可导致婴幼儿生长发育迟缓、贫血和低蛋白血症,成年后患哮喘,过敏性鼻炎和湿疹的风险也比一般人高出很多,严重影响其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

 

然而,大部分患儿只表现出呕吐、腹泻、便秘、湿疹以及咳嗽等症状,临床经验丰富的儿科专家提醒家长们:这些轻中度过敏症状不甚明显,很容易被当作感冒或其他疾病。如果宝宝长期出湿疹,家长就要考虑孩子日常食物是否存在过敏原了。

 

沈振宇教授告诉21新健康,区分是感冒还是过敏,一个重要的判断依据是观察患儿是否伴随发热症状,若有发热,更有可能是病毒感染等。另外,通过现代医学检测手段和家族遗传史筛查,也能够对儿童是否过敏作出比较准确的判断。

 

不过,沈振宇教授也提到,有些小孩一开始没有过敏表现,后期才会出现这些症状,这与早期没有及时发现、以及后期受到外界因素干扰有关。“人们往往会更加关注一些急性过敏,而选择性忽视了慢性过敏,但实际上后者同样需要被关注。”沈振宇教授说。

03、如何干预?

 

要诊断是否出现牛奶蛋白过敏,50%的患者可以通过详细病史作出基本诊断(经双盲激发试验证实)。过敏反应的发生是由于免疫系统将蛋白质(例如牛奶蛋白)识别为有害物质,因此如何提高免疫系统的耐受性,是干预过敏的关键所在。

 

饮食回避(回避过敏原),是目前婴儿牛奶蛋白过敏中最安全的治疗策略,通过合理食物过敏管理模式,能帮助宝宝尽早回归健康。

 

母乳本身可以干预婴幼儿的过敏问题。研究证实,妈妈饮食回避可缓解婴儿过敏症状。因此,使用母乳喂养的宝宝,应该由妈妈进行饮食回避。

传统观念认为,回避过敏原即可快速缓解症状,回归正常饮食需3-5年。这个传统治疗模式对患儿其实存在隐忧,因为完全规避了过敏原,缺乏刺激口服免疫耐受的进程,患儿耐受牛奶蛋白的时间会更长,过敏症状从消化道、皮肤延续到呼吸道的几率升高。

 

而且,婴幼儿在快速生长发育的阶段,如果不能摄入牛奶、鸡蛋等营养物质,而又没有适当的营养替代,长期来看可能会造成生命早期的营养不良,对婴幼儿带来的影响将不可逆转。因此,现在新观念更为普遍,回避过敏原+诱导免疫耐受——加速摆脱过敏,大部分1年内回归正常饮食。

 

促进生命早期口服耐受的发育是过敏预防的新策略之一。国际过敏预防指南和国内专家已达成共识,新生儿最好接受母乳喂养至少4-6个月,同时从4-6个月开始引入辅食,包括潜在的致敏性食物。

 

如果母乳喂养不足或不能母乳喂养,对于过敏高风险人群,有条件的配方奶喂养者建议选择部分水解配方,以减少过敏风险。水解配方运用水解工艺,将较大牛奶蛋白分子分解并形成温和小分子肽段,可以锻炼和激发宝宝免疫系统。

另外,添加益生元有助于为免疫系统提供最佳的肠道环境条件,以支持耐受性发展。对此,国际指南和国内专家也推荐“非纯母乳喂养的婴儿使用益生元补充剂”以预防过敏。同时国内专家也推荐过敏高风险的非纯母乳喂养婴儿使用益生菌预防湿疹。

 

此前,纽迪希亚研发中心母乳研究总监Bernd Stahl在欧洲儿科胃肠病、肝病和营养大会(ESPGHAN)期间曾介绍,可对母乳低聚糖的含量、结构分布等进行模拟,而这种模拟母乳低聚糖的益生元组合,通过帮助有益菌生长来支持肠道微生物群的发展,从而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免疫调节及发育。

 

“新生儿的免疫系统相当脆弱,如果可以支持新生儿的肠道菌群发展,就可以相应促进新生儿的免疫系统发展,防止过敏和感染现象发生。用合适的细菌在肠道中创造平衡环境是非常重要的,当你摄入食物的时候,免疫系统不会以过激方式作出反应,而是可以耐受。”Bernd Stahl表示。

 

04、特配粉市场乱象

 

随着2016年《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注册管理办法》正式实施,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市场已经正式“开放”,外资企业和本土奶粉企业纷纷在这一领域发力。

 

与此同时,中国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认识到,自己的孩子可能存在一些营养缺陷,比如常见的乳糖不耐受等。在专业医生的嘱咐下,家长会为自己的孩子选定相应的特配奶粉产品,理念的转变极大催生了市场需求。

 

乳业专家宋亮告诉21新健康,目前中国特配奶粉市场虽然整体规模不大,一年大概30~40个亿体量,但增速非常快,每年基本维持40%以上的增长。不过,由于中国奶粉产业的起步比国外晚,国内消费者对特配奶粉的认知存在不少盲区,加上国内相关法律法规不够完善,一些不良商家以普通奶粉冒充特配奶粉欺骗消费者,购买渠道混乱,奶粉宣传夸张化等问题依然存在。

 

前段时间,据新京报记者报道,北京地区3家医院的院内商店售卖标称宁波特壹食品有限公司、青岛金大洋乳业有限公司生产的具有一定功能性质的“配方粉”,还有院方医生对相关产品进行推荐。经查询,这些“配方粉”实为固体饮料,均未取得特医食品的注册资质。

“国外消费者基本以医嘱作为购买的主要参考,对特配粉比较理性,而国内还存在不少夸大宣传,尤其是在福建、江西、湖南、陕西一带,存在不少冒充水解蛋白的情况。”但宋亮认为,新奶粉注册制的实施,要求特配粉要取得注册,这将进一步规范市场的发展。

 

据宋亮介绍,目前国内70%的特配粉基本都在线下通过医务渠道销售,约30%经过线上跨境购来消化。达能、美赞臣、雀巢、雅培在特配粉领域都较为领先,但近年来,圣元、贝因美等国产品牌也在发力。截至目前,圣元已经有3个配方获得了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注册证书,贝因美有2个;达能有4个,美赞臣有3个。

 

专家提醒,消费者在选购特配粉的时候,一定要选择已经取得特医食品注册资质的产品,并通过可靠的渠道(如医院、官网等)来购买。

 

附:主要奶企特配粉注册情况(不完全统计)

图源:奶粉圈(ID:naifenquan)

 

参考文献:

[1] 陈静, 廖艳, 张红忠, et al. 三城市两岁以下儿童食物过敏现状调查[J]. 中华儿科杂志, 2012, 50(1).

[2] Hu Y , Chen J , Li H . Comparison of food allergy prevalence among Chinese infants in Chongqing, 2009 versus 1999[J]. Pediatrics International, 2010, 52(5):820-824.

[3] Shaker M. New insights into the allergic march.[J]. Current Opinion in Pediatrics, 2014, 26(4):516-520.

[4] Illi S, et al. Perennial allergen sensitisation early in life and chronic asthma in children: a birth cohort study[J]. Lancet (North American Edition), 2006, 368(9537):763-770.

[5] Eggesb M , et al. Is delivery by cesarean section a risk factor for food allergy?[J]. Journal of Allergy and Clinical Immunology, 2003, 112(2):420-426.

[6] Metsälä J, Lundqvist A, Virta LJ, Kaila M, Gissler M,Virtanen SM. Mother’s and offspring’s use of antibiotics and infant allergy to cow’s milk. Epidemiology 2013;24:303-9.

[7] Krämer U, Sugiri D, Ranft U, et al. Eczema, respiratory allergies, and traffic-related air pollution in birth cohorts from small-town areas. J Dermatol Sci 2009;56:99-105.

[8] Accordini S, Janson C, Svanes C, Jarvis D. The role of smoking in allergy and asthma: lessons from the ECRHS.Curr Allergy Asthma Rep 2012;12:185-91.

[9] <Food Allergy> Alessandro Fiocchi, MD and Vincenzo Fierro, MD The Bambino Gesù Children’s Research Hospital Rome, Holy See Posted: March 2017.

[10]世界过敏组织(WAO)<WAO White Book on Allergy Update 2013> https://www.worldallergy.org/wao-white-book-on-allergy

[11] Pawankar. World Allergy Organization[J]. Pr Newswire, 2013.

[12] Cuello-Garcia C A , Fiocchi A , Pawankar R , et al. World Allergy Organization-McMaster University Guidelines for Allergic Disease Prevention (GLAD-P): Prebiotics[J]. World Allergy Organization Journal, 2016, 9(1):10.

评论
推荐图文
最近来访
联系我们
郑佳林
13186974300
zjl@hotofood.com
展会媒体合作/展位预定
张丽娜
17706531059
zln@hotofood.com
展会媒体合作/活动合作
沙汉林
18918114485
shl@hotofood.com
网络营销/电商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