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资讯 红牛又多了一个对手!这次是日本“酒王”和中信集团

2019-07-16 发布 食品头条

不久的将来,提起三得利,你能想到的或许不只有啤酒、烈酒、茶饮,还有功能饮料和保健食品。这个或是业内最强悍的“研发型企业”,又回来了。

 

01 、两强“牵手”

 

食品君留意到,日本饮料公司三得利控股(Suntory Holdings,以下简昵:三得利)日前与中信集团(以下简称:中信)在上海成立了合资公司。

 

据知情人士透露,该合资公司成立后,将启动三得利功能饮料(Energy Drink)的销售,同时通过自动售货机提供滴滤咖啡产品;此外,健康补品也在公司未来的新品计划中,包括此前主要在东南亚国家销售的滋补品“白兰氏(Brands)”。

工商信息显示,上述合资公司名为“信三得利商贸有限公司”,成立于2019年7月12日,注册资本1亿元人民币。合资公司股东有二,分别是三得利香港投资有限公司和中信信托有限责任公司。法人、董事长和总经理由日本三得利负责在华业务的执行董事有代雅人出任,副董事长为中信信托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陈一松。

 

公开资料显示,中信集团是旗下拥有中国排名第一的证券和信托企业、排名第七的银行,业务涉及房地产、建筑、资源开发和制造业等多个领域。

 

虽然工商信息并未披露合资公司股东的具体持股比例,但有知情人士透露,三得利出资占有65%的股份。换言之,无论从持股比例还是高管配置来看,这都是一家由三得利主导的企业。

 

食品君留意到,三得利近日在接受日媒采访时表示,近年来,以富裕阶层为主的中国消费者对健康的关注度提高,三得利希望通过正式启动中国市场的健康食品销售业务,以应对这方面的需求,从而使事业进一步发展壮大。

 

戏剧化的是,本月初,三得利才刚刚表示将暂停在中国的投资,原因是“自今年G20峰会结束,中美同意重启谈判,但两国贸易的不确定性仍在”。

 

彼时,三得利执行长新浪刚史公开宣称:“企业正在思考是否应在中国扩大产能能,或着照旧在日本生产、再出口至中国就好……目前,我们想要停止在中国的投资,美中休战将使投资案延后。”他指出,美中贸易争端需更明朗化,公司才能进一步确认投资的可行性,并表示,比起中国,现在更关注东南亚的业务。

 

但仅仅过去一周,三得利就投入超过6000万元人民币成立在华合资公司,并有意把“更值得关注”的东南亚市场的大单品拿到中国来卖,或是功能饮料和保健食品这块蛋糕,让三得利已经顾不上考虑“打脸”带来的尴尬了。

 

02 、重回“赛道”

 

三得利,是中国饮料市场的“老兵”了,无论在含酒精品类还是在非酒精品类;遗憾的是,入华三十多后,它依旧没能站到舞台的中央。

 

三得利创办于1899年,是一个大型跨国集团,业务涉及酒类、饮料、食品、保健品、餐饮管理和花卉事业等,经营区域跨越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1981年,三得利在日本推出了乌龙茶产品。如今的茶饮料第一品牌康师傅,那时还只是中国台湾彰化的一家名为顶新的小榨油厂。

1984年,三得利开始在中国大陆从事啤酒事业,当时的上海啤酒第一品牌是荷兰喜力集团旗下的力波啤酒。十年后,三得利进军大陆非酒精饮料市场,目前主要以“三得利乌龙茶”、“三得利利趣拿铁”等,在中国多个城市的便利店销售。

 

不过,随着中国快消市场竞争的逐步加剧,三得利的市场份额一直不大。

 

2015年,青岛啤酒收购了三得利在国内两家合资公司中的股份,并独占了三得利曾经在上海、江苏等地拥有的工厂和销售渠道。抽身之后,三得利的啤酒还是会以品牌授权的形式,继续在市场上销售。

 

自此,三得利在华剩下的主营业务,基本就只剩下了红酒及洋酒销售,以及乌龙茶等饮料业务。不过,尽管三得利是国际饮料巨头,但除了乌龙茶外,其在中国业务一直没有起色。

 

公开数据显示,在2006年-2011年长达6年的时间里,三得利在中国的软饮料份额一直在0.8%原地踏步。

 

就在出售啤酒业务的一年前,三得利早已把其位于上海浦东新区的非酒精业务卖给了汇源,其模式和同行“康百联盟”颇有几分相似。交易发生后,三得利公司非常负责任地把渠道和公司里的库存都清理干净,并安排好了所有的接洽事宜。

从企业发展角度看,三得利在中国市场的短处是没有很好的渠道能力和推广能力,汇源是一个很好的补充。与汇源果汁而言,利好之处是三得利中国公司具有很强的研发能力,交易后,该团队并入了汇源研发团队。

 

双方合作后,凭借着三得利较强的研发能力,成功推出了三得利沁系列产品,一度成为三得利中国公司最大的销售单品;但好景不长,汇源代表的中方及山东文化和三得利的日方文化较难融合,导致在经营和管理上出现了分歧,市场业绩也遭受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早在三得利之前,另一家日本饮料巨头麒麟(Kirin)通过和华润怡宝组建合资公司,在华业绩已经有了大幅改进。

 

与汇源的过往,只是三得利诸多单品中的一个典型案例。传统茶饮卖不出华东,但三得利也并非没有应对之法。

 

近两年,三得利选择了把保健品卖到中国市场。事实上,早在2009年,三得利就有一款黑乌龙茶获得了保健品的批准文号,其保健功能为辅助降血脂。尽管我们在市面上所见的这款黑乌龙茶,还只是普通食品——但或将成为三得利保健品进入中国市场的前兆。

 

去年,三得利在天猫国际上线保健品系列名为Suntory Wellness,意为“三得利健康”,全面开启了其在中国的保健品之路。目前,三得利保健品在中国仅有天猫国际这一条渠道,其他电商平台暂未涉及。

 

“信三得利商贸有限公司”的成立,代表三得利在中国保健品市场又落一子,功能饮料、滴滤咖啡、滋补品都是时下热门的健康品类,未来值得期待。

 

03 、快消“野心”

 

在本次合资项目中,并非只有三得利是快消“老兵”。

 

事实上,当1984年三得利进入中国后,第一个项目就是与中信集团以及连云港市轻工业公司在江苏连云港市联合建立的“江苏三得利食品有限公司”。

 

近几年,中信集团加大了对快消行业的涉猎,在食品饮料、餐饮及零售业屡屡祭出大手笔。

 

2016年年末,统一集团宣布与广东健力宝集团有限公司签署股权转让合同,将其持有的佛山市三水健力宝贸易有限公司100%股权出售给后者,交易金额为9.5亿元人民币。

 

彼时,健力宝集团收购的9.5亿元资金全部来自“中信资产管理”旗下的“北京淳信资本管理有限公司”。资料显示,中信资产管理成立于2002年,为中国中信集团旗下成员。两年后,有消息显示,在中信集团的介入下,健力宝开始筹备主体上市。

 

2017年初,中信股份、中信资本控股、凯雷投资集团和麦当劳今日联合宣布达成战略合作并成立新公司,负责麦当劳未来二十年在中国内地和香港的特许经营。交易完成后,中信股份和中信资本在新公司中持有共52%的控股权,凯雷和麦当劳分别持有28%和20%的股权。

 

2018年,港股上市的高端乳品公司澳优乳业宣布,中信农业产业基金斥资19.6亿港元,购入澳优约25.18%股份。监管机构、外汇管理机构及股东会通过后,中信农业产业基金成为澳优单一最大股东。

 

公开信息显示,中信农业产业基金是中信集团全资子公司、中信现代农业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的投资机构,专注于农业生物科技以及品牌消费品领域投资。

 

今年3月,日本伊藤忠宣布与中信集团合作,在中国推出会员制购物网站“中信e家”,向中信掌握的约1000万富裕阶层客户销售日本产品。

 

据了解,“中信e家”首批推出的是日本阪急百货店和九州旅客铁道公司销售的高级食材等,包括名牌糕点、当地调味料和饮料等约3000种。之后还将与日本各地的零售商合作,计划在本月将线上商品种类增至1万种。销售价格算上关税在内预计是日本本地价格的两倍。今后,货源还将扩展至化妆品,计划在三年后实现年销售额约19亿元。

“中信是一家综合性特大企业,自身涉及业务范围非常广泛,加之旗下还有产业投资基金和金融平台,因此对现金流充沛的品牌消费企业比较看重,因为可以获得较好的投资回报。针对中信集团近年来在快消行业的频繁动作,香颂资本执行董事沈萌如此评价。

 

历经了与青岛啤酒、汇源果汁等不太“快乐”的合作关系后,重新牵手“老伙伴”中信集团的三得利,能否最终站在非酒精饮料市场的舞台中央,还需观望;但将产品细分化做到极致,甚至有点的偏执的三得利,或能给这个同质化严重,创新逐渐被诟病为伪命题的中国食品饮料行业,闪亮些许不一样的“花火”。

评论
推荐图文
最近来访
联系我们
郑佳林
13186974300
zjl@hotofood.com
展会媒体合作/展位预定
张丽娜
17706531059
zln@hotofood.com
展会媒体合作/活动合作
沙汉林
18918114485
shl@hotofood.com
网络营销/电商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