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资讯 海底捞VS呷哺呷哺:拆解“火锅双雄”对抗赛

2019-07-16 发布 冷冻食品网

提起火锅,就不得不说起国内两大知名品牌,那就是海底捞和呷哺呷哺。

呷哺呷哺起家于北京,目前绝大部分餐厅位于京津冀、东北地区,而海底捞多分布江浙沪、广东地区,分布范围比呷哺呷哺广。

目前,呷哺呷哺、海底捞均已在香港上市,市值分别为140亿港元和1400亿港元。从规模上看,海底捞相当于10个呷哺呷哺,不过,呷哺呷哺也是不甘示弱的,宣称到2020年要开1000家店,实现百亿营收和十亿净利润。

当然,海底捞的野心也不止于此,两家公司的激烈角逐又要拉开序幕,“火锅一哥”的位置究竟会花落谁家?我们拭目以待!

今天我们要来分析的是:“火锅双雄”在没有终点的开店竞赛中,各自的赚钱方式有哪些不一样?

 

1丨规模丨

海底捞=10个呷哺呷哺

从规模上来看,如今的呷哺呷哺(00520.HK)与海底捞已不在一个重量级。

由表可见,海底捞的增长势头更加凶猛,照这个趋势下去,两家公司的差距会越拉越大。

但是,呷哺呷哺也有做大的野心。过去几年,公司定下扩张目标,到2020年要开1000家店,实现百亿营收和十亿净利润。从截至2018年末的情况来看,要在两年后要想全部实现以上目标,应该还有很大难度。

企业规模、盈利能力、品牌效应等多种因素叠加影响,目前海底捞(06862.HK)市值1400亿港元,呷哺呷哺140亿港元。

2丨经营丨

开店竞赛

在过去的2018年里,两家公司最直接的竞争方式就是开店,这也是餐饮企业扩张的必经之路。

2018年海底捞上市以后,全年新开店200家,门店总数达到466家。而呷哺呷哺新开店195家,速度远超过去,且其表示将会继续增加速度,实现千家门店目标。尽管呷哺呷哺的扩张在加快,业绩在近几年却有所下滑,而海底捞却连年实现业绩增长,只有海外市场略有下滑。

另外,客单价和翻台率是评价餐饮企业的两项重要指标。2018年海底捞客单价101.1元,同比微增;呷哺呷哺的客单价为53.3元,同比增幅超过10%。

呷哺呷哺客单价的提升,主要得益于品牌、产品升级,以及高端子品牌“凑凑”规模的逐渐扩大。

值得一提的是,“凑凑”2018年收入5.56亿元,同比增长374.9%,经营利润从2017年的亏损2500万元,到实现盈利6500万元。

翻台率海底捞继续维持在5次/天,这从海底捞餐厅门前排队等位的状况可见。海底捞2018年新开了200家店,翻台率不受新开店的影响,足以说明其品牌影响力。

呷哺呷哺的翻台率最近几年持续下降,从2016年的3.4次/天降至2018年的2.8次/天,主要就是区域拓展和新开店的影响。

同店销售额方面,呷哺呷哺已连续下跌,其中河北地区下跌9%,2018年同店销售额整体下跌2.1%,比上年有所好转。

海底捞在这一指标上依然整体保持增长,一线以及三线以下城市增幅超过10%,二线城市增幅稍小只有4.3%,海外市场则有所下跌。

除了加速开店以外,两家在其它业务上的竞争也不少。比如在外卖业务上,2018年,海底捞的外卖业务营收3.24亿元,同比增长47.9%。而呷哺呷哺目前的外卖收入仅有1600万元,不过其在2018年为了增加外卖业务收入,甚至推出了专门的外卖业务品牌—呷煮呷烫,成为了新的营收增长点。而在调料和食材销售上,2018年海底捞营收1.54亿元,呷哺呷哺也达到了5700万元,并计划推出自有品牌调料。

另外,为了创新品牌的多元化运营,呷哺呷哺和海底捞相继推出了火锅+茶饮的新模式。

2018年,呷哺呷哺旗下的中高端火锅品牌—凑凑就推出了茶米茶,并搭配各种点心,可以外带,推出以后,茶饮成为营收的重要一部分。而海底捞尽管没有弄茶饮,却推出了自有品牌饮品。两家都是为了开拓新的增长点,来吸引更多的顾客。

3丨员工丨

在海底捞上班更赚钱

餐饮是劳动密集型行业,几乎所有的环节都需要人来完成。海底捞以服务著称,因此,对员工的依赖更重。

从上表可以看出,海底捞员工的人均薪酬(含各项福利)远高于呷哺呷哺,高薪酬对员工的激励也是显而易见的。海底捞2018年近30%的营收都拿来支付员工薪酬。

或许也是意识到了人力资源成本过高的问题,公司开始探索新技术在餐饮行业的运用。

2018年海底捞在北京开出了首家智慧餐厅,后厨用机械臂自动传菜、锅底制作也实现了配锅机流水线作业、传菜也用上了传菜机器人。

评论
相关展会
2021厦门国际自有品牌展
2021-06-02 厦门-厦门国际会展中心
推荐图文
最近来访
联系我们
郑佳林
13186974300
zjl@hotofood.com
展会媒体合作/展位预定
张丽娜
17706531059
zln@hotofood.com
展会媒体合作/活动合作
沙汉林
18918114485
shl@hotofood.com
网络营销/电商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