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资讯 创始人壮年离世留下百亿资产,如今女儿失联,均瑶乳业上市难行

2019-05-29 发布 食品头条

一份招股说明书,将均瑶集团旗下的均瑶乳业再次拉回了“人间”。不过,这份揭露了均瑶近十几年来经营状况的招股书,最引人关注内容的却非其业绩,而是已故创始人女儿的“失联”,虽然她手中的均瑶乳业股权占比,只有小小的0.1875%。

 

时过境迁,如今的均瑶乳业不过是一个十亿级规模的乳企,且业绩的97%来自乳酸菌产品,而那些彼时共同“打天下”的对手们,早已将乳品市场瓜分殆尽。

 

在产品同质化和产业龙头效应明显的乳制品行业,小小的乳酸菌、成功IPO,又如何能拯救“均瑶”这块曾经的金字招牌?

 

01 均瑶归来

在接受上市辅导近两年后,上海均瑶集团旗下子公司湖北均瑶大健康饮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均瑶乳业)正式递交A股招股书,IPO进入实质性阶段。

 

也正因此,均瑶乳业,这个区域知名度尚可的公司再次引起关注。不仅如此,说其“归来”,还因它一直留在某些人的回忆里。

 

“记得以前均瑶集团董事长王均瑶还在的时候,均瑶牛奶是真的好喝!那时候,真是完爆光明!现在还记得新鲜屋的均瑶包装上,那颗大大的五角星!可惜王均瑶英年早逝,之后的均瑶集团就不出牛奶了……”上海地区一消费者,在回忆起童年喝过的均瑶牛奶时不禁唏嘘。

 

更重要的是,这个或许你并不怎么熟悉的均瑶乳业,曾是上海第二、全国前四的乳企。在创始人王均瑶突然离世后“断臂”求生,离开了白奶市场。十五年过去,这家在航空、金融、消费、教育、科创等多个领域完成布局的实业巨头,似乎已然成为了一个乳企跨界发展成功的典范。

公开资料显示,均瑶乳业成立于1998年8月5日,前身为均瑶集团乳品有限公司,是上海均瑶集团旗下子公司。均瑶乳业成立后,继承了集团乳制品及含乳饮料业务,专门从事乳制品及含乳饮料的研发、生产与销售。2011年起,均瑶乳业进入常温乳酸菌饮品市场,并推出多款系列产品。招股书报告期内,公司97%以上的主营业务收入靠常温乳酸菌系列饮品实现。

 

值得注意的是,均瑶乳业的大股东均瑶集团,其业务囊括了航空运输、金融服务、现代消费、教育服务、科技创新五大业务板块;旗下拥有上海吉祥航空股份有限公司、无锡商业大厦大东方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爱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三家上市公司,以及上海华瑞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市世界外国语中小学、上海均瑶如意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等单位。年营收超200亿元,是一家货真价实的实业投资型巨头企业。

 

招股书显示,目前,均瑶集团持有公司14.05亿股股份,占总股本的39.01%,为公司的控股股东。王均金直接持有均瑶乳业28.89%的股份,通过控股均瑶集团控制均瑶乳业39.01%的股份,合计控制均瑶大健康饮品67.90%的股份,为公司实际控制人。

 

业绩方面,2018年度,均瑶乳业实现营业收入12.87亿元,同比增长12.27%;净利润2.81亿元,同比增长21.12%。其中,公司核心产品“味动力”系列乳酸菌饮品销售额为12.41亿元,同比增长11.10%。同年,常温乳酸菌饮品市场按零售额统计的销售额中,均瑶乳业的市场占有率约为14.7%。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均瑶乳业的收入主要来自公司自2011年推出的“味动力”常温乳酸菌系列产品,销售市场主要集中于二三线城市的下沉县域市场。过去的三个财年内,“味动力”系列乳酸菌饮品的销售比重分别为94.96%、97.53%和96.51%,产品高度单一。

 

不过,食品君留意到,均瑶乳业自有工厂的产能利用率情况较好。2018年,宜昌工厂实现产量5.81万吨,产能利用率77.20%;衢州工厂实现产量4.75万吨,产能利用率稍低,为53.53%,对此,均瑶乳业解释称,由于该工厂是2017年下半年新设,随后历经试生产、机器调试、人员磨合等阶段,导致投产初期产能利用率偏低。

 

此外,均瑶乳业的自有工厂扩建,还在持续进行中。招股书显示,本次募集资金投资项目总投资额为12.00亿元,扣除发行费用后,将全部用于湖北宜昌产业基地新建年产常温发酵乳饮料10万吨及科创中心,浙江衢州产业基地扩建年产常温发酵乳饮料10万吨项目,以及品牌升级建设三个项目。

 

一业内人士表示,接近13亿元的年销售额,虽然不能与乳制品龙头企业相提并论,但在龙头效应不明显的乳酸菌板块,已经是足够好看的业绩了。

 

不过,即便业绩尚且“好看”,但均瑶乳业的IPO隐患仍存。

 

食品君留意到,招股书中多次提及,均瑶集团已通过多种渠道尝试联系均瑶乳业股东之一、创始人王均瑶的女儿王滢滢,但尝试未果。并披露王滢滢存在不参与股东大会,甚至不使用东股东权利和不履行股东义务的情况。

有律师分析称,由于王滢滢未出席相关股东会,也没有进行表决或签字,且未作出相关承诺,均瑶乳业的IPO或将存在不被监管机构批准的风险。

 

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的规定,上市公司申请公开发行前已发行股份的上市,应当向上交所提交相应的文件,其中包括“有关股东作出的限售承诺及其履行情况的说明(如有)”。但是,在均瑶乳业招股书中,王滢滢并未作出限售承偌。

 

02 不再“白奶”

 

在均瑶乳业看来,常温乳酸菌饮品市场仍处于高速发展的培育阶段,在行业井喷之后,随着行业进一步规范,产品品牌和优质单品价值将凸显。同其他饮料类别一样,常温乳酸菌饮品行业竞争也将向集中化的方向演化,已经建立品牌壁垒的龙头企业具有进一步扩大市场占有率的趋势。

 

均瑶乳业在招股书中表示,2014-2018年,我国乳酸菌饮品市场保持了13.7%的平均复合增长率,至 2018 年,市场规模约为340.9亿。未来乳酸菌饮品市场将保持持续稳定的发展预计 2023年有望达到477.6亿的规模。

 

其中,常温乳酸菌饮品市场的增长快于整体乳酸菌饮品市场的增长速度;2014年,中国大陆的常温乳酸菌饮品市场仅为57.0亿,至2018年达到137.7亿,复合增长率为24.7%。预计至2023年,常温乳酸菌饮品市场有望继续增加到209.5亿。

不过,乳业专家宋亮在接受食品君采访时表示,乳酸菌市场整体的扩充,并不意味着单个企业的日子会好过。

 

当下的乳酸菌市场,正面临较为明显的产能过剩,已经由卖方市场过度为买方市场。此外,由于国家缺乏相关技术标准的设定,消费者对乳酸菌产品的识别能力也较差,整个市场较为混乱。“大而散,大而全;小而散,小而全。什么都有。”

 

2014年之前,常温乳酸菌饮品行业主要以三四线小品牌为主。2014-2015年间,以优乐多、小样、小洋人为代表的一二线品牌逐渐进入常温乳酸菌饮品市场。2015年后,低温乳酸菌饮品市场上表现较为成功的品牌,如伊利、光明,也选择进入常温乳酸菌饮品市场,导致常温乳酸菌饮品市场竞争加剧。2015年,常温乳酸菌饮品品牌已达 79 个;2016年达到100个左右;进入2017年后,随着高利润的吸引,部分经销商通过代工方式经营自有品牌以及选择小工厂加入,品牌数量进一步增长。

 

在这种恶劣的外部环境中,以假乱真、劣币驱逐良币等现象并不少见。而这也是市场份额第二的伊利,其乳酸菌销售额也仅二十多亿的原因。

 

对于均瑶乳业能否重回“白奶”市场,宋亮表示,与十五年前相比,当下整个乳制品市场已经充斥着很多新的企业和新的产品,且整个市场都呈现出高度同质化的趋势。均瑶乳业虽然曾经辉煌,但多年来并没有推进产品的升级换代,已经错过了把握市场动向的时机。当下,乳制品市场的集中度正进一步提升,除非像伊利、蒙牛这样的企业“死掉”,否则中国的乳制品市场重新洗牌的可能性不大。

 

03 最终“归宿”

 

22年前,张学友在央视一句“因为有爱,健康常在,均瑶牛奶”,让全国的消费者都“认识”了均瑶牛奶。现如今,纯牛奶业务虽早被均瑶集团剥离,但均瑶乳业旗下上市公司——吉祥航空的“奶航”名号,足以说明均瑶牛奶四个字在消费者心中留下了何等深刻的烙印。

 

公开信息显示,均瑶集团的创始人是温州商人王均瑶。1994年,均瑶集团进入乳品行业,曾经做到全国前四的位置。在当时的上海乳品市场,均瑶集团“保鲜纯牛奶”市场份额排名第二(光明乳业第一)。

 

2004年,还未到不惑之年的王均瑶由于工作过度劳累,重疾不治英年早逝,其子继承了大部分股权并转由王均金委托管理,均瑶集团由王均金和王均豪两兄弟接手。此后,其三弟王均豪毅然砍掉了均瑶的纯牛奶业务,解散销售队伍,并把所有的鲜奶送货车卖掉,转型专做儿童市场。

这次转型,被均瑶集团内部戏称为“断臂工程”。事实上,砍掉纯牛奶让彼时的均瑶乳业承受了很大损失,仅上海地区的“进场费”就损失几千万,相关设备也都当破铁卖掉。不过,这也让均瑶乳业躲过了在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

 

此后多年,均瑶乳业都是以湖北等地为主营区域。均瑶集团董事长王均金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坦言,乳业板块在集团的地位已经衰退。

 

不过,均瑶集团想让均瑶乳业独立上市的“野心”,却早已有之。

 

2015年末,均瑶集团成为上海国资改革的“座上宾”。由沪上国资上海国际集团牵头,拟将其持有的爱建集团股份转让予均瑶集团,并支持均瑶集团增持成为爱建集团的控股股东。这桩交易,可谓诱人。

 

根据当时的重组方案,爱建集团拟分别向均瑶集团、王均金、王均豪非公开发行股份购买其合计持有的均瑶乳业99.8125%股权,预估值为25.02亿元。

 

若此方案实施,再加上均瑶集团此前从爱建集团第二大股东上海国际集团处受让的股份,均瑶集团将持有爱建集团15.75%的股权,成为第一大股东。

 

但该方案一经披露,便受到多方质疑。首当其冲的是,爱建集团为何会选择收购与其金融主业毫不相关的乳业资产?

 

“当初想收购均瑶的乳业资产,也是考虑到想补强爱建集团的实业资产板块。爱建集团的主业尽管是金融,但产业本身也是爱建的主要板块之一。在爱建集团发展早期,产业板块对爱建的利润贡献力度也比较大,只不过这些年的金融板块逐渐强起来了。但是,如果有好的实业资产要进入,我们也乐意接受。” 爱建集团董事会秘书侯学东曾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解释道。

 

备受质疑的还有,均瑶乳业99.8%股权的账面值为6736万,而重组方案中对其的资产预估值达到25亿元,增值率为36倍之多,而同期可比乳业上市公司的市净率基本在2-8倍之间。

 

虽然中介机构认定均瑶乳业为优质资产,但在收购过程中均瑶乳业出现了业绩造假、估值过高等问题。即便每每瑶乳业都能很快做出回应,但最终收以失败收场,均瑶乳业也由此走上了这条谋求自身上市的路。

 

不过,无论上市与否,专注于业绩本身,才是传统快消企业的内核。

 

“如果均瑶乳业能推动国家修订标准,或是拿到‘健’字头注册的话,对行业和自身发展都会有很大帮助;做好定位、差异化,以及渠道三个方面,如果能上升到30亿元左右的体量,企业还是会活得很舒服;但想做到更大,很难。”宋亮表示。

 

“30亿元舒适带”,如果成为均瑶乳业的最终归宿,那些曾把均瑶牛奶奉为“信仰”的消费者,不知该感到遗憾还是庆幸。无论如何,曾经历经辉煌的均瑶牛奶,想再度辉煌,似乎有些遥遥无期。

评论
相关展会
2021厦门国际自有品牌展
2021-06-02 厦门-厦门国际会展中心
推荐图文
最近来访
联系我们
郑佳林
13186974300
zjl@hotofood.com
展会媒体合作/展位预定
张丽娜
17706531059
zln@hotofood.com
展会媒体合作/活动合作
沙汉林
18918114485
shl@hotofood.com
网络营销/电商运营